面對快速進步的 AI 時代.. 重新探討學音樂的意義
AI 寫的歌都比真人創作還好聽!?
面對快速進步的 AI 時代該思考的是...
近年來,AI 在「音樂藝術」領域進步得非常快速。有 YouTube 頻道實測 AI 創作的歌曲,發現許多曲子不僅媲美真人創作,甚至有些比真人創作的還要好聽。更誇張的是,人類寫一首歌可能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,但 AI 只需要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。AI 持續顛覆我們對音樂創作的認知,讓人驚嘆之餘也不禁開始反思:學音樂的意義究竟是什麼?
AI 能寫歌、完美演奏,但總少了點什麼?
我們先理性看待 AI 創作這件事,如果你對音樂有一定程度涉略,不難發現 AI 創作的歌取在技術層面上達到很高的水準,但總覺得好像少了點「什麼」。
這點「什麼」其實就是音樂的情感內涵。
AI 是靠數據和演算法運作,創作模式更趨於對過去作品的模仿和重組。對人類而言,音樂是種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,創作音樂、演奏樂器,或者單純地沉浸在音樂裡,這些都是探索和表達自身內心世界的方式。
音樂教育的真正價值
學音樂自然不只是學習演奏技巧,更包含了情感的感知與表達、對生活的理解,以及與他人產生共鳴的能力。所以,如果只用「學音樂有什麼用」的實用性角度來看待,尤其在 AI 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,難免令人感到迷惘 XD
但,把音樂教育看作是一場「內在修行」,那麼無論 AI 再怎麼進步,你都不會質疑學音樂的意義
學音樂的真正價值包含了:
△ 培養想像力與創造力:AI 雖然能生成無數的曲子,卻受到既有數據的限制,但人類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是無窮的,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是靈感來源。
學音樂是為了更「完整」的自我
在這個變化飛快的時代,我們不該單以「實用性」的角度來看待學音樂,音樂不只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更是一扇理解自我與世界的窗。當 AI 越來越強大的時候,我們反而更需要回歸那些能體現「人性價值」的活動。
所以,下次當你聽到 AI 寫的歌、開始懷疑自我時,不妨換個角度這樣想:學音樂不是為了較勁、比誰更厲害,而是探索與表達自己,成為一個更完整、更豐富的人